俄乌冲突持续至今,已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。在这场冲突中,乌克兰处境艰难,美国和俄罗斯从不同方向施压,使其陷入难以挣脱的死局。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言论,更凸显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的严峻局面,背后因素错综复杂。
美乌资源协议草案:乌克兰的两难抉择
美国近期抛出的新版矿产资源协议草案,把乌克兰置于尴尬境地。草案要求乌克兰支付至少 1000 亿美元军事补偿,这对在战争中经济遭受重创的乌克兰而言,堪称天文数字。据乌克兰政府数据,自俄乌冲突爆发,其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,国内基础设施大量损毁,工业生产停滞,农业受战火严重影响。在此情形下,拿出 1000 亿美元几乎不可能。
美国还要求乌克兰交出 50% 油气储量、全部金属矿产及关键基建控制权。油气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,乌克兰的油气储量是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;金属矿产是工业发展关键原料;关键基建关系国家正常运转,包括交通、能源输送等设施。一旦这些控制权被美国拿走,乌克兰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经济主权。
泽连斯基政府陷入两难。一方面,明确拒绝将军事援助归类为贷款,因军事援助若被视为贷款,乌克兰未来将背负沉重债务。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并非无偿,常附加政治和经济条件。乌克兰政府清楚,接受贷款性质援助,国家经济将被美国深度掌控。
然而,面对美国新版矿产资源协议草案,接受意味着国家资源被美国掠夺,必然引发乌克兰民众强烈反对。乌克兰民众看重国家主权和资源,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,政府若拱手让资源,民众难以接受,且资源丧失将对未来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。
另一方面,拒绝美国协议草案,可能失去美国援助。美国是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的重要军事援助来源。自冲突爆发,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价值数百亿美元军事援助,包括武器装备、弹药及军事培训等,一定程度维持了乌军战场作战能力。一旦失去美国援助,乌军在战场将更加孤立无援,可能面临更严重军事失败。
梅德韦杰夫警告背后的深意
梅德韦杰夫发出的警告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他指出,若泽连斯基签署美乌矿产资源交易方案,将面临 “被吊死在基辅独立广场” 的结局;若拒绝,美国可能推翻基辅政权,泽连斯基已陷入 “死局”。梅德韦杰夫这一言论并非空穴来风。
从俄罗斯角度看,乌克兰是重要战略缓冲地带。历史上,乌克兰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意义重大,冷战时期,作为苏联一部分,是苏联对抗西方的前沿阵地。如今,乌克兰若被美国深度控制,尤其在资源等关键领域被掌控,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将受严重侵害。
美国染指乌克兰资源,不仅让俄罗斯在能源领域面临更大竞争压力,还可能导致美国在东欧地区军事存在进一步加强。俄罗斯一直对美国在东欧军事部署高度警惕,因其直接威胁本土安全。若美国通过控制乌克兰资源,在乌建立更多军事设施,俄罗斯将面临更大军事威胁。所以,梅德韦杰夫的警告,是俄罗斯对美国行为的强烈反对,也是对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。
对泽连斯基而言,这是艰难抉择。签署协议,会引发国内民众愤怒,甚至政治危机,民众不会轻易接受国家资源被他国掠夺;拒绝协议,美国长期对乌支持可能戛然而止,甚至可能通过政治手段在乌克兰国内制造混乱,试图推翻泽连斯基政权,扶持更符合美国利益的政府上台。
库尔斯克地区战场局势:乌军的失利
战场局势方面,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的闪电战以失败告终。库尔斯克地区战略意义重大,资源丰富,地理位置处于俄乌双方争夺关键地带。
乌军发起闪电战时,初期似有进展,但很快问题暴露。关键失误是未能拿下库尔斯克核电站。库尔斯克核电站是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,战略价值不言而喻。若乌军能控制该核电站,不仅可获重要能源资源,还能在战略上对俄罗斯形成一定威慑。然而,乌军未能达成目标。
随着战事推进,乌军补给线拉长。军事专家指出,战争中,补给线长度对军队作战能力至关重要。一般来说,补给线每延长 100 公里,军队物资补给量会减少一定比例。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推进时,补给线不断拉长,导致前线部队弹药、食品、燃料等物资供应困难。
同时,乌军在该地区丧失制空权。现代战争中,制空权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。相关军事数据统计显示,拥有制空权一方发起军事行动,地面部队推进效率大幅提高,伤亡率显著降低;丧失制空权一方则往往陷入被动挨打局面。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,因未能有效掌握制空权,地面部队频繁遭俄罗斯空军袭击,人员和装备损失惨重。
目前,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实际控制的定居点不足 3 个。且因前期溃败,乌军装备大量损耗。据乌克兰军方内部数据,在库尔斯克地区战斗中,乌军损失大量坦克、装甲车、火炮等重型装备。即便增派兵力,因缺乏足够装备支持,乌军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反攻。尽管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战报中称取得一定战果,但实际局势对乌军极为不利。
各方利益与冲突走向:乌克兰何去何从
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有自身利益诉求。通过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,维持乌俄对抗,达到削弱俄罗斯目的。俄罗斯作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,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存在诸多竞争。美国试图通过这场冲突,消耗俄罗斯军事和经济实力,降低其在国际舞台影响力。
同时,美国凭借资源协议从乌克兰获取经济利益。美国能源公司和矿业公司对乌克兰丰富资源垂涎已久。通过控制乌克兰资源,美国不仅可满足自身部分资源需求,还能在国际资源市场获得更大话语权,巩固在东欧影响力。美国一直试图在东欧建立以其为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,乌克兰是重要一环。
泽连斯基政府在应对冲突时,表现出诸多不力。处理与美国关系上,未能争取有利条件。美国对乌援助并非无私,有明确利益目标。泽连斯基政府在接受援助时,未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资源权益。战场上,也未做出明智决策止损。在库尔斯克地区作战中,决策失误导致乌军遭受重大损失。
俄乌冲突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。若美国坚持资源诉求,美乌关系可能破裂。一旦美乌关系破裂,乌克兰将失去重要军事和经济支持,处境将更加艰难。若俄罗斯巩固军事优势,未来谈判中将掌握更多主动权。俄罗斯军事优势将使其在与乌克兰谈判中,更好维护自身利益诉求,包括乌克兰中立地位、顿巴斯地区归属等问题。
但不可忽视,冲突持续给双方及整个欧洲带来沉重负担。乌克兰在战争中,国家基础设施严重破坏,大量平民伤亡,经济陷入崩溃边缘。俄罗斯也在战争中消耗大量军事和经济资源。欧洲其他国家受冲突影响,能源价格上涨,经济发展受阻。泽连斯基若不及时调整战略,乌克兰将遭受更大损失。乌克兰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争取外部支持间找到平衡点,同时在战场上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作战策略,才可能缓解当前困境。
依笔者之见,乌克兰如今困境,很大程度源于自身外交和军事战略失误。在国际政治舞台上,乌克兰应保持更谨慎、平衡的外交策略,而非一味倒向西方。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美国在这场冲突中扮演渔翁角色,利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。乌克兰若想摆脱当前死局,首先需重新审视与美国关系,不能成为美国棋子。军事上,要改变盲目进攻策略,加强防御,保存实力。同时,积极寻求外交途径解决冲突,而非一味依靠军事手段。毕竟,“化干戈为玉帛” 才是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,如此,乌克兰才能避免陷入更深灾难,实现国家稳定与发展。
